

但無論如何,走上了這條路,之後仍有其他選擇機會,筆試該如果準備,請聽下回分解:
計算機概論、網路、資料庫
郭富老師,真的專業真的厲害,能迅速分析、提綱挈領,掌握出歷屆考試脈絡,選出重點重點再重點的題庫。但我真的對不起老師,時間真的不夠用,太晚準備投考,幾個月準備而已,我仍在持續努力。
今年考場可能疫情關係有缺考,大家健康還是第一,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上榜,預祝同路人,加油!
114三等資訊警察+警大資管所榜單與心得 慶祝雙進攻成功優惠活動 115報名減 2000
另有舊生極優惠
郭富歷屆榜單 錄取心得
郭富線上報名表單
三等資訊專業5科 警大資管所專業3科
郭富線上( http://v941.itraining.tw )特輯 https://bit.ly/4nsRHvI line客服一對一 @kfdigitonline 呂律師podcast 訪問郭富內容
專業背景:
民72 年接觸電腦及NEC 大型主機,一路沉浸在電腦世界,學過寫程式,也開發過系統,也曾到美國攻讀電腦碩士
教學背景
106年起開始投入補教工作,全心投入資訊教學的工作,
在112年成立郭富線上數位的線上課程
近年在各大資訊類別的考試都有很理想的榜單
課程特色
小而精而美之線上教學平台 ,尤以考前連續三天之逐科複習,學員評價是猜題精準
針對的考試項目
三等資訊警察、警大資管所、高考資訊處理、調查局資訊科學組、臺灣港務、高考資通安全項目
近期榜單佳績
114 警大資管所 三正取、二備取
113 三等資訊外軌第3名、警大資管所二正取
112 高考資訊及調查局資訊科學都有上榜
各科準備方式:
一、計算機概論
此科為資訊類組的基礎科目,涵蓋大量需理解與背誦的概念性知識。演算
法建立許多基本電腦概念
二、管理資訊系統共同課程 建立資訊系統之巨觀及各階層功能,申論表達更
清楚
三、電腦犯罪共同課程 建立基本資安及防禦知識、工具、方法。
四、針對三等資訊警察和資管所 有了電腦犯罪共同課程、資訊管理系統共同課
程再進程到電腦犯罪偵查和警政資訊管理與應用,學理到應用,一應具
全。
五、數位鑑識執法 採證工具及程序,確保數位證據有證據能力及證明力
郭富線上 雙進攻或三進攻
套餐組合,一份價錢,兩樣以上功能,省時省力
1.三等資訊警察內外軌加警大資管所
2.三等資訊內外軌加調查局,30歲以下
3.三等資訊內外軌加調查局加高考資通安全30歲以下
4.三等資訊外軌加調查局加高考資訊處理30歲下
5.三等資訊外軌加高考資訊處理加台灣港務
@電腦犯罪共同課程,資訊管理共同課程再加1-2科即可
互補科目會變強
以郭富多年的教學經驗 有什麼建議給準備考試的人?
1.各科教科書資訊量大,可輔佐但應以老師提供之講義為準
2.平時之重點解題應有適切之筆記,範圍歸納,手寫或app均可,大範圍可快速找出重點。中場休息非常有用
3.維持適當體能,均衡運動,長期抗戰。
4.有問題就提問,與老師互動,激盪產出潛在考題
5.祝您成功
歷屆榜單
郭富線上數位歡迎洽詢 警大資管所三等資訊警察+資訊及其他國考
https://maps.app.goo.gl/71TUHecEuho6XmCx9
#課程時數不會太久 #114三等資訊警察 #吳佳晉 錄取心得 #雙進攻雙榜雙成就
_課程都追隨郭老師的講課內容先將講義內容讀過,課程時數都不會太久,先迅速將課程看過後,接著將老師提供的「列表」製作自己的擬答,了解定義、運作原理、優缺點及未來趨勢的方式去更廣的理解,增加知識面。
這次有幸上岸,對於要準備資訊類科的同學只要照著郭老師提供的課程及考猜其實就很足夠,剩下的就是用對讀書方法及毅力,聰明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願各位考生都能金榜題名,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6AyCdqEgr/?mibextid=wwXIfr
AI 分析錄取心得-郭富線上雙進攻-非線性成功學-114三等資訊警察上榜生吳佳晉如何「聰明努力」,用備取研究所的深度策略逆襲上榜 郭富線上數位[三等資訊警察][資管所]
#114三等資訊警察 #林思源 錄取心得
_數位鑑識延續了狂k郭老師線上課程的傳統,忘了提到,我在看這三科的時候都會準備空白的申論紙,將上課聽到我認為是重點的內容,以模擬寫申論的方式寫成兩頁的內容,以便我在考試時看見類似題目時能直接套用或部分套用。
__警察法規可以說是小弟最有信心的科目,去年第一次考的時候拿了79分,沒想到今年申論第二題沒有準備,總共只拿21分,導致總分65。準備方式我是將六種不同法規都找出幾條法條,然後找歷屆或是外面的模擬試題自己練習寫,並且一題會寫四頁以及計時,模擬真實在考試的狀態,盡量在一個五十分鐘內寫完一題,這樣才能在兩個小時內寫完選擇加申論。
選擇題我今年跟去年差不多,錯了三到四題,考試前會做歷屆維持手感
114三等資訊警察上榜心法-郭富線上從林思源的備戰策略,解析專業學習的「深度」與「T型」平衡術